关于主动的名人事例有很多,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例子:
屈原洞中苦读:
屈原小时候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最终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陆游书巢勤学:
南宋诗人陆游他从小就刻苦勤奋、敏而好学。他的房子里,桌子上摆的是书,柜中装的是书,床上堆的也是书,被称作书巢。他勤于创作,一生留下了九千多首诗,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大文学家。
顾炎武手抄书: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童年非常不幸,天花病差点夺走了他的生命。虽然他体弱多病,但是在母亲的教导和鼓励下,顾炎武勤奋苦读,以过人的毅力手抄《资治通鉴》,终于成为一代大学者。
刘勰佛殿借读:
夜深了,佛殿里忽然传来朗朗的读书声。小和尚们吓坏了,以为里面有鬼,立刻报告给老和尚。于是,老和尚带领小和尚捉鬼,没想到“鬼”原来是一个叫刘勰穷孩子,他在借佛灯读书呢。刘勰经过刻苦学习,终于成了伟大的文学家。
董仲舒三年不窥园:
董仲舒专心攻读,孜孜不倦。他的书房后虽然有一个花园,但他专心致志读书学习,三年时间没有进园观赏一眼,董仲舒如此专心致志地钻研学问,使他成为西汉著名的思想家。
伽利略勇于质疑:
17岁那年,伽利略考进了比萨大学医科专业。他喜欢提问题,不问个水落石出决不罢休。有一次上课,比罗教授讲胚胎学,他讲道:“母亲生男孩还是生女孩,是由父亲的强弱决定的。父亲身体强壮,母亲就生男孩;父亲身体衰弱,母亲就生女孩。”比罗教授的话音刚落,伽利略就举手说道:“老师,我有疑问。”比罗教授不高兴地说:“你提的问题太多了!你是个学生,上课时应该认真听老师讲,多记笔记,不要胡思乱想,动不动就提问题,影响同学们学习!”“这不是胡思乱想,也不是动不动就提问题。我的邻居,男的身体非常强壮,可他的妻子一连生了5个女儿。这与老师讲的正好相反,这该怎么解释?”伽利略没有被比罗教授吓倒,继续反问。最终,伽利略勇于坚持、好学善问、追求真理的精神使他成为一代科学巨匠。
法拉第主动求教:
法拉第出生在贫民区,是一个穷铁匠的儿子,几乎没有上过学,只做了几年报童。但他酷爱读书,经常从微薄的工资中,挤出一点钱,拼拼凑凑地组建了一个简陋实验室,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简单的实验。20岁时,有一位顾客送给他一张入场券,是著名化学家戴维讲的,戴维是皇家研究院院长。在听完讲座后,法拉第把戴维的演讲做了一个记录整理,将其装订,然后亲自到皇家研究院送给戴维。送完整理记录后,法拉第没有马上离开,而是申请能到戴维的实验室工作。当时,戴维正好缺少一位助手,于是,就雇用了法拉第。
拿破仑创造机会:
据说拿破仑再打了一次胜仗之后,有人问他:“如果有机会,你是不是还要打一场漂亮的仗?”拿破仑说:“什么是机会,机会是人自己创造的。”。
这些名人的事例都展示了主动学习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克服了各种困难,最终取得了卓越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