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名家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数量标准,因为“名家”这一称谓本身就具有主观性和相对性。不同的评价标准、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地域文化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到对会计名家的认定。
然而,从历史贡献和影响力来看,以下几位会计学家被广泛认为是会计名家:
谢霖:
中国第一位会计师,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获商学士学位。他回国后任中国银行总司账,随即在银行进行会计改革,率先在中国使用国际通行的借贷记账法。
徐永祚:
中国银行天津分行练习生出身,后回母校神州大学银行科任教,担任《银行周报》总编辑。他创立了收付记账法,并在解放后商业等会计中沿用一直到九十年代。
潘序伦:
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具有商学士学位,被称为“中国会计之父”。他创建了立信会计事业,并分设会计专科学校、会计补习学校、会计编译所、会计图书用品,在全国各地形成庞大的会计企业集团。
葛家澍:
新中国会计教育事业开拓者和会计准则奠基人,提出会计信息系统论,为会计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指明方向。
阎达五:
中国会计管理学派的创始人之一,研究领域包括会计理论。
杨汝梅:
用英语著作的《商誉及无形资产》一书,蜚声于欧美会计学界,是中国最早列入世界名人录的会计学者之一。
顾淮:
中国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第一人。
余绪缨:
中国管理会计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厦门大学文科资深教授。
卢卡·帕乔利:
现代会计之父,其著作《数学大全》中介绍复式簿记的部分成为最早论述15世纪复式簿记发展的文献。
A·C·利特尔顿:
美国著名会计学家,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杰出的当代会计学家之一。
罗伯特·H·蒙哥马利:
出版《审计理论与实践》一书,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会计人。
威廉·安德鲁·佩顿:
美国现代会计理论之父,被首批列入会计名人堂。
这些会计学家在会计理论、实务和教育等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从历史贡献和影响力的角度来看,可以认为这些会计学家是会计名家。
建议:在评价会计名家时,可以从其对会计理论的发展、对会计实务的改进、对会计教育的贡献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同时,也可以参考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域的会计学家,以获得更全面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