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野生山药存在多种命名方式,综合搜索结果分析如下:
一、按生长环境分类
野生铁棍山药 主要分布于河南焦作温县,表皮深褐色,根茎有铁红色斑痕,是药用和食用价值较高的品种。
野生淮山药
分布于东北、河北、山东等地,含丰富蛋白质、维生素C,主治久泻、肺虚喘咳等症。
其他野生品种
包括野山芋、紫山药、黄山药等,但分布较少且知名度较低。
二、按形态特征分类
独根山药
茎蔓细长,单生叶腋,块茎呈圆柱形,直径约1-2厘米。
脚板山药
茎蔓粗壮,块茎扁平如脚板,易熟且口感细腻。
圆山药/长山药
块茎圆形或细长,前者表皮光滑,后者稍有棱纹。
三、地方性品种
山东济宁米山药
茎蔓紫红色,块茎长80-110厘米,单株重500-1000克,兼具食用与药用价值。
江苏淮安新城细毛山药
长80-100厘米,直径3-5厘米,肉质细嫩,甜度高,适合高产种植。
河南焦作沙土铁棍山药
皮薄密布细毛,直径2.5厘米左右,亩产可达1000千克。
四、其他分类方式
学名分类: 属薯蓣科薯蓣属,与红薯、土豆同科。 别称
总结
中国野生山药名称繁多,主要分为铁棍山药、淮山药、细毛山药等主流品种,同时存在大量地方性品种和稀有种类。不同品种在产地、形态、用途上存在显著差异,需结合具体特征进行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