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秦国太子数量的问题,综合史料记载和历史背景,可归纳如下:
秦静公子
秦文公(秦国第二位诸侯)的长子,早逝于公元前716年,被立为秦公爵位继承人,但未正式称帝,谥号“竫公”。
秦夷公子
秦哀公之子,被立为继承人但未即位即去世,其子惠公继位。秦哀公在位36年(公元前536年—公元前501年)。
秦昭子
秦怀公之子,生卒年不详,早逝。其孙秦献公推行“止殉葬制度”,并迁都栎阳。
秦公子扶苏
秦始皇(嬴政)长子,秦始皇去世后,按遗诏被立为继承人并治丧即位,但实际权力被吕不韦、赵高等人操控,最终死于非命。
补充说明
秦始皇在位期间未正式立太子,其子扶苏、胡亥当时仅称“公子”或“王子”,未使用“太子”称号。
其他提到的“秦始皇23个儿子”说法属于后世传说或误传,与史实不符。
综上,秦国历史上明确记载的太子共有4位,均早逝未即位。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