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贼骨作为一味中药,其名称因来源、地区及应用不同而有所差异,综合权威资料整理如下:
一、主要别名
海螵蛸 为《中国药典》规范名称,源自其海洋来源及与螳螂卵房(桑螵蛸)的形态相似性。
乌贼鱼骨
部分文献采用此称谓,强调其来源于乌贼类动物。
墨鱼骨
因乌贼科动物与鱿鱼同属,部分文献使用此俗称。
其他别名
包括花拉子、麻乌鲗、墨鱼盖、鱿鱼骨、白斑乌贼、虎斑乌贼等。
二、其他相关名称
化学名称: Ossa sepiae(拉丁学名) 英文名称
三、名称差异说明
不同地区或文献对乌贼骨的称呼存在差异,但核心指向一致,均指乌贼科动物的内壳。例如,《本草纲目》中记载的“乌贼骨”即与现代“海螵蛸”为同一物质。
四、补充说明
乌贼骨在中医理论中具有制酸止痛、收敛止血、收湿敛疮等功效,常用于治疗胃出血、崩漏、遗精等病症。需注意,乌贼骨需遵医嘱使用,不可自行购药。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