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的角色行当体系经过长期发展,主要分为以下四大类,具体细分如下:
一、四大基本行当
生行 小生:
年轻男性角色,如书生、武士等
老生:中年以上男性,多为忠臣、长辈等
武生:擅长武艺的男性角色
娃娃生:儿童或少年角色
旦行 花旦:
年轻女性角色,多表现活泼或泼辣性格
刀马旦:擅长武艺的女性角色
老旦:老年女性角色
青衣:端庄严肃的中年女性角色
净行 花脸:
俗称“花脸”,通过脸谱表现性格特征,如忠勇、奸诈等
副净:性格、相貌与花脸略有不同
丑行 文丑:
以幽默、滑稽表演为主
武丑:兼具武艺与丑态
丑旦/老旦:少数情况下由丑角兼任
二、其他分类方法
部分资料将“末行”单独列出,指老年男性角色,但近代以来多归入“生行”。另有“老生三杰”等特定称谓,如京剧“老生三杰”指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
三、角色命名特点
反喻说:生、旦、净、丑最初可能通过性格特征反喻命名(如“生”喻年轻,“旦”喻女性),但此说法存在争议
行当演变:部分行当存在交叉,如“末行”与“生行”的合并
以上分类综合了传统剧种(如京剧、越剧)的通行做法,不同剧种(如豫剧、川剧)在具体角色设定上可能有所差异。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