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征从古至今经历了多次名称变更,主要名称如下:
西周至春秋时期 最早可追溯至西周穆王时期,当时为“义阝”(今曹山西),是仪征最早的地名,沿用近2000年。
秦汉时期
秦朝属东海郡,汉初为广陵、江都二县地,后设舆县(公元前106年),但该名称未明确记载。
三国至南北朝时期
三国时属魏、吴边境,南朝宋元嘉十三年(436年)撤销舆县,此后长期未设正式县名。
隋唐至五代时期
隋唐时期属江都府,五代吴顺义四年(924年)白沙镇改称迎銮镇,南唐升元元年(937年)改为永贞县。
宋朝时期
宋乾德二年(964年)升迎銮镇为建安军,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改称真州,赐名仪真郡,仪真之名始于此。
元明清时期
明洪武二年(1369年)撤销真州设仪真县,清雍正元年(1723年)避雍正讳改名仪征,宣统年间因避溥仪讳改为扬子县,1912年恢复仪征县名,1986年设县级市。
总结:
仪征共使用过“义阝”“曹山西”“吴国”“楚国”“东海郡”“广陵”“江都”“舆县”“迎銮镇”“永贞县”“真州”“仪真郡”“仪征县”等名称,其中“仪真”是正式行政名称使用时间最长的名称,而最早地名“义阝”距今已超过2000年。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