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王侯数量需要根据其定义和统计范围进行区分,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说明:
一、亲王数量
明太祖朱元璋时期 建立24位亲王,包括燕王、秦王、晋王等。
后续帝王追加
建文帝朱允炆册封3王(吴王、衡王、徐王);
成祖朱棣册封2王(汉王、赵王);
仁宗朱高炽、英宗朱祁镇、宪宗朱见深等后续帝王共册封30余王。
总计: 明太祖时期24王 + 后续帝王30+王 = 54位亲王
二、郡王及以下爵位数量
明太祖时期 除24位亲王外,另封6890位郡王、侯爵及伯爵。
后续演变
郡王数量逐渐减少,至万历年间有档案可查的仅80个。
总计: 明太祖时期6890位 + 后续演变减少至80位 = 约6810位
三、总数量说明
活体亲王:54位(含追封);
所有王侯:约6810位(含郡王、侯爵、伯爵)。 注意:不同文献对“王侯”的定义存在差异,部分资料将亲王与高级爵位合并统计,导致总数差异较大。以上数据综合自多份史料,但均存在一定局限性。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