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的《病隙碎笔》是一部充满智慧和深刻思考的作品,其中包含了许多经典语录。以下是一些值得赏析的经典语录:
若把他人独具的心流强行编入自己的梦想,一切好梦就都要结束。
这句话提醒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和心流,试图将他人融入自己的梦想中,反而会破坏这份美好。
我只是走得不明不白,不由的唠叨;走得孤单寂寞,四下里张望;走得触目惊心,便向着不知所终的方向祈祷。
这句话描绘了一个人在人生旅途中的孤独和迷茫,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未知方向的渴望和祈祷。
真正的信心前面,其实是一片空旷,除了希望什么也没有,想要也没有。信心,既然不需要事先的许诺,自然也就不必有事后的恭维,它的恩惠唯在渡涉苦难的时候可以领受。
这句话阐述了真正的信心的本质,即信心不是建立在承诺或恭维上,而是在面对苦难时能够领受其恩惠。
我们太看重了白昼,又太忽视了黑夜——夜深人静,心神仍在奔突和浪游。
这句话提醒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我们往往忽视了黑夜的重要性,而黑夜才是心灵真正自由和奔突的时刻。
顺便说一句,我喜欢申花队“更进一步”的口号,而不喜欢国安队的“永远争第一”。至少,“更进一步”没法弄虚作假,“争第一”的手段可是很多。
这句话体现了史铁生对真实和诚实的追求,他更欣赏那种不断努力、不断进步的精神,而不是表面的胜利。
上帝不许诺光荣与福乐,但上帝保佑你的希望。人不可以逃避苦难,亦不可以放弃希望——恰是在这样的意义上,上帝存在。
这句话表达了史铁生对上帝的理解,他认为上帝的存在并不在于承诺光荣和福乐,而在于保佑人们的希望和信仰。
彻底的圆满只不过是彻底的无路可走。
这句话揭示了人生的悖论,真正的圆满可能意味着无路可走,因为只有在面对困境和挑战时,我们才能真正体验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人以一个孤独的音符处于一部浩瀚的音乐中,难免恐惧。这恐惧是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心愿,却不知道别人的心愿;他知道自己复杂的处境与别人相关,却不知道别人对这复杂的相关取何种态度;他知道自己期待别人,却没有把握别人是否对他也有着同样的期待。
这句话描绘了人在社会中的孤独和恐惧,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愿和处境,而这些往往与他人息息相关,我们无法完全掌握他人的态度和期待。
所谓命运,就是说,这一出“人间戏剧”需要各种各样的角色,你只能是其中之一,不可以随意调换。
这句话体现了史铁生对命运的看法,他认为每个人在命运中都有自己的角色,无法随意更换,只能尽力去接受和面对。
爱是软弱的时刻,是求助于他者的心情,不是求助于他者的施予,是求助于他者的参加。
这句话对爱的本质进行了深刻的阐释,认为爱不是单向的索取,而是彼此交融和参与的过程。
人可以走向天堂,不可以走到天堂。走向,意味着彼岸的成立。走到,岂非彼岸的消失?彼岸的消失即信仰的终结、拯救的放弃。因而天堂不是一处空间,不是一种物质性存在,而是道路,是精神的恒途。
这句话探讨了天堂的意义,认为天堂不是物质的存在,而是精神的道路和恒途,是人类追求信仰和拯救的终极目标。
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你能创造这过程的美好与精彩,生命的价值就在于你能够镇静而又激动地欣赏这过程的美丽与悲壮。
这句话表达了史铁生对生命意义的理解,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创造和欣赏生命过程中的美好与悲壮。
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
这句话以一种乐观的心态看待生活中的苦难,提醒我们即使面临困境,也可能会有更美好的未来在等待我们。
我想,上帝为人性写下的最本质的两条密码是:残缺与爱情。残疾即残缺、限制、阻障……是属物的,是现实。爱情属灵,是梦想,是对美满的祈盼,是无边无限的,尤其是冲破边与限的可能,是残缺的补救。
这句话揭示了史铁生对人性本质的理解,认为上帝最本质的密码是残缺与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