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使用的机枪种类
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双方都广泛使用了机枪。日军装备了多种机枪,而中国军队也引进了多种外国制造的机枪。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机枪类型:
日军装备的主要机枪
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 别名:
“歪把子”
子弹类型:6.5x50毫米
供弹方式:弹斗
特点:准星和枪托向侧面偏移
九二式轻机枪 别名:
“留”式或“鸡脖子”
子弹类型:7.7x58毫米
供弹方式:弹盘
使用场合:机场、中小型军舰和轰炸机上用于对空防御
九六式轻机枪 别名:
“拐把子”
子弹类型:6.5x50毫米
供弹方式:弹匣
特点:相比大正十一年式性能更强,但未完全取代“歪把子”
九九式轻机枪 别名:
与九六式相同
子弹类型:7.7x58毫米
供弹方式:弹匣
特点:九六式的改进型,口径和威力更大
中国军队使用的机枪
麦德森机枪 子弹类型:
未明确
供弹方式:未明确
特点:半自动步枪,设计用于骑兵
启拉里机枪 子弹类型:
未明确
供弹方式:未明确
特点:瑞士制造
捷格加廖夫机枪 别名:
“转盘机枪”
子弹类型:7.62x54毫米
供弹方式:弹盘
特点:高射速,有效射程800米
哈奇开斯1922式机枪 子弹类型:
8毫米
供弹方式:未明确
特点:法国制造,徐州会战中滇军使用
捷克轻机枪 子弹类型:
7.92毫米
供弹方式:未明确
特点:射速快,可靠性高
30式勃朗宁轻机枪 子弹类型:
未明确
供弹方式:未明确
特点:英国制造
九二式重机枪 别名:
“野鸡脖子”
子弹类型:7.7毫米
供弹方式:未明确
特点:风冷式,射速每分钟500发
二四式重机枪 别名:
未明确
子弹类型:7.92毫米
供弹方式:未明确
特点:水冷式,射速每分钟600发,威力大但产量少
总结
抗日战争期间,中日双方使用了多种机枪。日军主要装备了大正十一年式、九二式、九六式和九九式轻机枪,以及九二式重机枪。中国军队则使用了麦德森机枪、启拉里机枪、捷格加廖夫机枪、哈奇开斯1922式机枪、捷克轻机枪、30式勃朗宁轻机枪、九二式重机枪和二四式重机枪。这些机枪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抗日军提供了重要的火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