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在1926年的语录包括:
乡村教育的重要性
"农村是中国的根,农民是中国的魂。乡村教育是立国之本,是培养人才、传承文化、建设乡村的重要途径。我们要把乡村教育看作是国家的基础,看作是农民的希望,看作是民族复兴的基石。只有把乡村教育办好,才能让农民过上好日子,才能让国家强盛起来。"
批评当时乡村教育的错误
"中国乡村教育走错了路,他教人离开乡下向城里跑,他教人吃饭不种稻,穿衣不种棉,做房子不造林,他教人羡慕奢华看不起务农,他教人分利不生利,他教农夫子弟变成书呆子,他教富的变穷,穷的变得格外穷,他教强的变弱,弱的变得格外弱。"
"中国的农村教育正走在错误的道路上。 他教导人们离开农村跑到城市, 它教人们吃饭不种稻,穿衣不种棉花,盖房不种树。 他教导人民羡慕奢侈,鄙视农业; 它教导人们分配利润而不是创造利润, 他教导农民的孩子成为书虫, 他教导富人变得贫穷,教导穷人变得赤贫, 他教导强者变得弱小,教导弱者变得更加弱小。"
关于教育的理念
"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买些知识来,就可以终身卖不尽的。"
"所谓健全人格须包括:一私德为立身之本,公德为服务社会国家之本。二人生所必需之知识技能。三强健活泼之体格。四优美和乐之感情。"
"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
"破即补。污即洗。劳即谦。乱即理。债即还。病即医。过即改。善即喜。行即思。倦即息。信即复。帐即记。"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
这些语录反映了陶行知对乡村教育的重视和对当时教育现状的深刻批判,以及他对教育的独到见解和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