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 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冬夜读书示子聿》- 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白鹿洞二首·其一》- 王贞白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论语·为政篇》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述而篇》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增广贤文》- 周希陶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柏学士茅屋》- 杜甫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和董传留别》- 苏轼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出山道中口占》- 朱熹
书册埋头无了日,不如抛却去寻春。
《三国志》- 刘备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读山海经》- 陶渊明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劝学诗》- 颜真卿
三更挑灯夜读,五更鸡鸣即起,这一早一晚正是男儿读书的好时候。少年不知道早起勤奋学习,到老了后悔读书少就太迟了。
《观书》- 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四时读书乐——春》- 翁森
山光拂槛水绕廊,舞雩归咏春风香。
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四时读书乐——冬》- 翁森
木落水尽千涯枯,迥然吾亦见真吾。
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
《读经有一‘耐’字诀》- 翁森
一句不通,不看下句;
《论语》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读书有三到》- 朱熹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士人读书》- 曾国藩
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这些古文涵盖了劝学、读书方法、读书态度和读书乐趣等多个方面,体现了古人对于读书的重视和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