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是一位美国记者和作家,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他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郊区的奥克帕克,晚年在爱达荷州凯彻姆的家中自杀身亡。海明威一生中的感情错综复杂,先后结过四次婚,是美国“迷惘的一代”(Lost Generation)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作品中对人生、世界、社会都表现出了迷茫和彷徨。
早年生活与教育
海明威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亲克拉伦斯·埃德蒙兹·海明威是一位医生,母亲格蕾丝·霍尔·海明威则是一位音乐教师。他在家中排行第二,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弟弟。他的童年大部分时间在伊利诺伊州的奥克帕克度过,这里的环境对他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海明威从小就表现出对文学和写作的浓厚兴趣。他在奥克帕克中学就读期间,积极参加学校的文学社团,并担任校报的编辑。1917年,海明威从中学毕业后,没有选择上大学,而是进入了《堪萨斯城星报》担任记者。
战争经历与文学创作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海明威志愿加入红十字会,前往意大利前线担任救护车司机。在一次执行任务时,他不幸被炮弹击中,身受重伤。这段经历不仅给他的身体留下了永久性的创伤,也深刻地影响了他的心理和后来的文学创作。
战后,海明威回到美国,但战争的阴影始终挥之不去。1921年,他与第一任妻子哈德莉·理查逊结婚,并移居巴黎。在巴黎,海明威结识了许多文学界的名人,如格特鲁德·斯坦因、詹姆斯·乔伊斯和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等。1922年,他开始在报刊上发表作品,包括寓言、诗歌和短篇小说。1923年出版第一个集子《三个短篇和十首诗》。1924年在巴黎出版另一个集子《在我们的时代里》,1926年发表长篇小说《春潮》,以其独特的风格引起批评界的重视。
西班牙内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7年,海明威受命到了西班牙,为《北美报业联盟》报道有关西班牙内战的战况。1939年发表了以内战为背景的《丧钟为谁而鸣》。西班牙内战结束后,40年代初,海明威来中国报道抗日战争。二战结束后他客居古巴,潜心写作。卡斯特罗掌权后他又返回美国。
晚年与自杀
海明威晚年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铁质代谢紊乱等病,精神抑郁症十分严重,多次医疗无效。1961年7月2日的早晨,海明威用猎枪自杀,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他的代表作品还有《老人与海》、《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白象似的群山》、《尼克·亚当斯的故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