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的一些成语及其解释如下:
恣意妄为:
任意妄为,不顾一切地胡作非为。
执鞭随镫:
比喻因敬仰而愿意追随左右。
知遇之恩:
给予赏识和重用的恩情。
张灯结彩:
挂上灯笼,系上彩绸,形容节日或有喜庆事情的景象。
有机可乘:
有空子可钻。
隐介藏形:
隐藏形体,使人看不见。
以卵击石:
拿蛋去碰石头,比喻不自量力,自取灭亡。
如饮醇醪:
形容一个人胸怀广阔。
髀肉复生:
形容长期闲散,没有成就。
如嚼鸡肋:
比喻对某件事情没有兴趣。
得陇望蜀:
原指已经占领陇右,还想攻取西蜀,现在用来比喻得寸进尺,贪得无厌。
大器晚成:
形容卓越的人才需要经过长时间的锻炼才能成才。
负重致远:
比喻能肩挑重任,背着沉重的东西送到远方。
后患无穷:
指留下无尽的祸患给未来。
桃园结义:
指志同道合的人结为兄弟。
三顾茅庐:
形容急需人才,多次拜访。
草船借箭:
诸葛亮利用草船借得东吴的箭矢。
初出茅庐:
比喻初次出来做事,缺乏经验。
七步成诗:
形容才学高超,文思敏捷。
吴下阿蒙:
比喻人学识尚浅。
出言不逊:
说话没有礼貌,不客气。
作奸犯科:
为非作歹,触犯法令。
锦囊妙计:
比喻事先准备好的巧妙计策。
偃旗息鼓:
放倒军旗,停击战鼓,指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
缓兵之计:
暂时拖延敌人,以争取时间。
步罡踏斗:
道士步罡踏斗,指迷信活动。
舌战群儒:
诸葛亮在东吴与群儒辩论。
力排众议:
竭力排除各种意议论,使自己的意见占上风。
封金挂印:
指辞官还乡。
养精蓄锐:
养足精神,积蓄力量。
31. 万死不辞:表示愿意拼死效劳,决不推辞。
32. 七擒七纵:诸葛亮七次捉住孟获又七次放走,最终使孟获心服。
33. 割须弃袍:形容战败落魄的样子。
34. 以卵敌石:用蛋去抵挡石头,比喻不自量力。
35. 一面之辞:指有偏见或成见的话。
36. 以私废公:由于私情而废弃公务。
37. 鹰视狼顾:形容目光锐利,为人狠戾。
38. 运筹决策:筹划情况,拟订作战策略。
39. 运筹决算:同“运筹决策”。
40. 云屯雨集:形容众多的人聚集在一起。
41. 佯输诈败:假装败下阵来,引人上当。
42. 先礼后兵:指先按通常的礼节同对方交涉,如果行不通,再采取强硬手段。
43. 懊悔无及: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44. 傲睨得志:形容骄傲自大,得意忘形。
45. 昂然而入:形容骄傲地走进来。
46. 安身之处:指安身的地方[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