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的《游西湖》是一首描绘西湖美景并抒发个人情感的诗。诗中,“越王城下水溶溶,此乐从今与众同。满眼芰荷方永日,转头禾黍便西风。湖光尽处天容阔,潮信来时海气通。酬唱不夸风物好,一心忧国愿年丰。”表达了朱熹对西湖美景的赞叹,同时也流露出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具体诗句解析如下:
越王城下水溶溶:
描绘了西湖波光粼粼的景象,越王城下的湖水清澈见底。
此乐从今与众同:
表达了朱熹对美景的喜爱,认为这种快乐是大家共享的。
满眼芰荷方永日:
描述了西湖中荷花盛开的景象,芰荷即荷花,永日即整天。
转头禾黍便西风:
由眼前的荷花想到稻子的收成,转头看到禾黍随风摇曳,暗示季节的更替。
湖光尽处天容阔:
湖光山色辽阔,天高地远。
潮信来时海气通:
江潮的涨落与大海的气息相通,展现了自然界的奇妙现象。
酬唱不夸风物好:
在诗歌酬唱中不刻意夸赞西湖的美景,保持谦逊。
一心忧国愿年丰:
表达了朱熹对国家的担忧,希望国家风调雨顺,年年丰收。
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西湖的自然美景,还通过景物的变化引发了对国家命运的思考,展现了朱熹作为一位理学家的深厚情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