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中的一些重点句子包括:
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这句话表达了屈原正直忠诚,尽心尽力侍奉君主,却被小人陷害的困境。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这句话反映了屈原因诚信被怀疑,忠诚被诽谤的愤懑,以及他创作《离骚》的动机。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这句话显示了屈原对道德和治乱有深刻的理解和洞察力。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这句话赞美了屈原作品的风格和内容,以及他高尚的志向和廉洁的行为。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这句话描绘了屈原出淤泥而不染,保持高洁的品质。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这句话是渔父对屈原的询问,表达了对屈原遭遇的惊讶。
此不知人之祸也。这句话反映了屈原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对自身命运的无奈。
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这句话描述了屈原因国家衰败而遭受的苦难和最终的悲惨结局。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这句话揭示了屈原在政治斗争中受到的内部和外部压力。
愿舍其国而不敢辱先君也。这句话表达了屈原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先君的尊敬。
屈原乃去齐十馀年,客于潇湘之上。这句话记录了屈原离开齐国后长期在潇湘流域漂泊的经历。
及齐昭公使人伐齐,使朝於晋。这句话描述了屈原随齐国使者前往晋国朝见的情景。
于是屈原被绛之缨,乘黄之车,加黄锺之印,与司马子车俱朝于晋国。这句话描写了屈原被授予重任,与司马子车一同朝见晋国君主的场景。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这句话反映了屈原对楚怀王听力不明和朝廷中奸佞小人的愤慨。
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这句话描述了秦惠王为了对付楚国而采取的策略。
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这句话表达了屈原愿意为楚国效力,甚至前往楚国的决心。
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这句话揭示了张仪在楚国进行外交活动的手段。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这句话反映了屈原在《离骚》中反复表达的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这句话表达了屈原对君主应重视忠臣和贤才的期望。
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这句话反映了屈原对当时社会忠奸不分现象的愤慨。
读《鵩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这句话表达了屈原在阅读《鵩鸟赋》后的感慨。
这些句子不仅反映了屈原的生平事迹和心路历程,也体现了《屈原列传》作为一部传记文学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