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供养,更是精神上的陪伴和尊重。以下是一段关于孝的文章段落摘抄及其赏析:
段落摘抄:
“百行之冠,众善之始也。”《后汉书》之语隽永流芳。子负为“孝”,以报恩情,不负发肤所给。历史浩繁卷帙展开,无数身存孝义之光的身影浮雕般一一涌现:文帝刘桓亲尝汤药,日日侍亲,君身之孝道巍巍遍朝野,载载传后世;童女缇紫上书救父,灼灼亲情溢于言表,垂髫小儿亦有赤子之心。上到九五至尊,下至平民百姓,孝之榜样,千古敬仰;孝行既出,万古流芳。从孟子“仁之实,事亲是也”之箴言,到《出埃及记》中“当尊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神所赐你的地上,得以长久”之洞见,无论时代和地域如何变迁转换,孝始终是你我心中景行行止的道德标尺,孝行始终承担着彰显、流传、教育之重任。惟有切实的行动,方可让孝的精神标尺真正化为实体,衡量你我的立身之本、为人之道。孝之质实,不仅在于其工具般的实用性,更在于其不伪饰自己的诚实。庄子说,“孝子不谀其亲”,正是要我们不要谄媚、奉承自己的双亲。举报父亲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时接打电话的高中女生小陈,正是这样质实的孝。或许有人会认为小陈“不近人情”,然而须知,一味顺从父母只不过是鲁迅先生强烈批判的“愚孝”。他在《二十四孝图》中写:哭竹生笋可疑、卧冰求鲤有性命之虞,老莱娱亲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又笑言:“倘使我的父亲竟学了郭巨,那么,该埋的不正是我么?”
赏析:
这段文字从古代文献《后汉书》中汲取了“百行之冠,众善之始也”的箴言,强调了孝道在众多美德中的首要位置。接着,通过历史人物的孝行,如文帝刘桓的亲尝汤药和童女缇紫的上书救父,展现了孝的榜样力量。此外,还引用了孟子的“仁之实,事亲是也”和《出埃及记》中的教导,说明了孝道在不同文化和时代中的普遍价值和重要性。
文章还提到了现代社会中孝行的实践,如高中女生小陈举报父亲开车时接打电话的行为,虽然这种行为在当时可能被视为不近人情,但体现了孝的真诚和诚实。最后,通过对比鲁迅先生对“愚孝”的批判,文章提醒读者,孝应该是一种真挚的情感表达,而不是盲目的顺从。
整体而言,这段文字不仅是对孝道传统的赞美,也是对现代社会中如何践行孝道的深刻思考。它强调了孝的内在价值,以及在不同情境下如何以真诚和尊重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孝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