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耳盗铃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yǎn ěr dào líng。这个成语的意思是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不会听见。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成语出处
该成语出自《吕氏春秋·自知》,原文讲述的是春秋时期晋国范氏被灭后,有百姓得到一口大钟,想要背走,但钟太大无法背走,于是用锤子砸钟。砸钟时产生的巨大响声让小偷害怕别人听到,于是捂住耳朵继续砸钟。这个寓言故事后来演变成了成语“掩耳盗铃”。
成语用法
“掩耳盗铃”在句子中可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指自欺欺人的行为。
成语故事
故事中的小偷在偷钟时,担心钟声会引来别人,于是捂住自己的耳朵,以为这样别人就听不到钟声了。然而,钟声依然会传得很远,最终小偷被众人发现并捉住。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自欺欺人、不顾客观事实的行为。
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自欺欺人、弄巧成拙
反义词:开诚布公
示例
硬把汉奸合法化了,只是掩耳盗铃的笨拙的把戏。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明白,自欺欺人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只会让自己更加愚蠢。我们应该正视问题,勇敢面对,才能找到真正的解决办法。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