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不能失信》这篇文章中,提示语的位置有在前、在中、在后三种形式。以下是具体的例子:
提示语在前
“小珍遇见庆龄,得知她一直在家里等着自己,她会怎么想?怎么说?庆龄又会怎么回答?”
提示语在中
“什么”?她说,“你是说今天要就要出差了?为什么我事先不知道”;“我们哪里有近道”?挑山工说,“还不和你们是一条道”;“不要了就烧掉”
提示语在后
“你怎么来了”?她睁大眼睛,一脸惊讶的问我;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是和你们一条道?挑山工问;是的,我是最大的。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就这样抢着说了。
通过这些例子可以看出,提示语的位置不同,不仅使对话形式多样,而且能体现人物不同的心情和性格特点。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