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说说大全-经典句子大全-灵儿心情网

经典说说大全-经典句子大全-灵儿心情网

古代节约粮食的典故?

59

古代节约粮食的典故有很多,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例子:

雍正皇帝的圣旨

雍正皇帝为了处理剩饭剩菜的问题,专门下过两道圣旨,强调“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重要性,并倡导节约粮食。

财主儿子的故事

有一个财主的儿子不知道稼穑之艰难,常到一个饭馆里吃饺子,但把饺子皮吐掉,只吃肉馅。后来家里遭了火灾,他成了乞丐,要饭要到这个饭馆,老板以饺子皮招待他,他深为感动,从此生活节俭,家道重新殷富起来。

司马光的故事

北宋时的司马光虽高居宰相,仍以节俭为本,他认为穿衣能够御寒,吃饭能够吃饱就足够了,还教导儿子“俭朴为荣,奢侈为耻”。

朱元璋的故事

朱元璋的故乡凤阳,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并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

季文子的故事

季文子出身于三世为相的家庭,是春秋时代鲁国的贵族、著名的外交家,为官30多年。他一生俭朴,以节俭为立身的根本,并且要求家人也过俭朴的生活。他穿衣只求朴素整洁,除了朝服以外没有几件像样的衣服,每次外出,所乘坐的车马也极其简单。

吴成的故事

从前,在中原的伏牛山下,住着一个叫吴成的农民,他一生勤俭持家,日子过得无忧无虑。相传他临终前,曾把一块写有“勤俭”两字的横匾交给两个儿子,告诫他们说:“你们要想一辈子不受饥挨饿,就一定要照这两个宇去做。”后来,兄弟俩分家时,将匾一锯两半,老大分得了一个“勤”字,老二分得一个“俭”字。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高悬家中,年年五谷丰登。然而他的妻子却过日子大手大脚,孩子们常常将白白的馍馍吃了两口就扔掉,久而久之,家里就没有一点余粮。老二自从分得半块匾后,也把“俭”字当作“神谕”供放中堂,却把“勤”字忘到九霄云外。他疏于农事,又不肯精耕细作,每年所收获的粮食就不多。尽管一家几口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毕竟也是难以持久。这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是空空如也。他们情急之下扯下字匾,将“勤”“俭”二字踩碎在地。这时候,突然有纸条从窗外飞进屋内,兄弟俩连忙拾起来一看,上面写道:“只勤不俭,好比端个没底的碗,总也盛不满!”“只俭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穷挨饿!”兄弟俩恍然大悟,“勤”“俭”两字原来不能分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吸取教训以后,他俩将“勤俭持家”四个字贴在自家门上,提醒自己,告诫妻室儿女,身体力行,此后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这些典故不仅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粮食的珍惜,也体现了他们勤俭节约、居安思危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