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狮桥,位于榕城西马路尾,原名“北滘桥”,因其东岸立有一大石狮而得名。关于石狮桥的民间传说主要与其地理位置、风水有关。
风水与龙气
堪舆家认为,揭阳县之所以兴盛,是因为有龙脉自桂岭迤逦而来,直抵县衙。龙气入西门后,沿直街(西马路)东进,直街又直又长,龙气直冲,来势凶猛。为了挡龙气,北滘桥东岸立有一大石狮,狮乃百兽之王,坐镇桥头,促使龙气变和缓,化为吉祥。
石狮的象征
石狮不仅作为风水挡煞的工具,还被视为百兽之王,具有镇邪避凶的作用。旧时于大路、长巷尾竖一石,刻“泰山石敢当”同样道理,北滘桥头立石狮,故称“石狮桥”。
行彩桥民俗
每到农历正月十一,石狮桥是最热闹之处,城中百姓行桥祈愿,甚是热闹。这一习俗传承了几百年,成为揭阳地区的重要民俗活动。
石狮子形象的变迁
80年前后,石狮桥的金狮还是石雕的,狮身狮面给人感觉是精瘦结实。后期被加上一层一层的水泥重新装扮,发福了。信男信女们捐款打扮狮爷,使其形象更加威严。
红色石狮的传说
明末清初,刘公显率军起义,围困揭阳县。城中一位富贵人家的婢女因被冤枉偷金戒指,跑到城隍庙中祈祷。城隍夫人与城隍大老爷的对话中,提到北滘桥的石狮流血是九军即将入城的征兆。婢女醒来后,按照梦中的指示,每天去北滘桥看石狮,最终发现戒指在白鹅肚子中,从而救了一家人的性命。
这些传说不仅反映了人们对桥梁的重视和对平安的祈愿,也体现了石狮在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石狮桥作为揭阳地区的重要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