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迹罕至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rén jì hǎn zhì,意思是 人的足迹很少到达,形容地方偏僻荒凉。这个成语出自汉代荀悦的《汉纪·孝武纪二》,原文是:“而夷狄殊俗之国,辽绝异党之地,舟车不通,人迹罕至。”
该成语的近义词有:荒山野岭、穷乡僻壤,反义词有人来人往、人山人海。在句子中,人迹罕至可以作主语、宾语、定语,并且含有贬义。
例如:
1. 它们所以不被人知,仅仅是因为它们处在人迹罕至、交通阻隔的地方。
2. 历史上曾人来人往的丝绸古迹,如今已变成人迹罕至的沙漠。
3. 南城县东百余里龙门山,山颠有寺,幽僻孤寂,人迹罕至。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描述那些地理位置偏远、人迹罕至的地方,如荒凉的沙漠、偏远的山区或古老的遗迹等。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