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耳盗铃 故事内容:
范氏亡后,有一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准备背走。由于钟太大,他无法背负,于是用锤子将其砸碎。在逃跑过程中,他担心别人听到钟声会来抢夺,于是捂住自己的耳朵,以为这样别人也听不到。
寓意:比喻自欺欺人,以为自己的主观感觉可以改变客观事实。
望梅止渴 故事内容:
曹操在行军途中,士兵们口渴难耐。曹操传令道:“前有大梅林,梅子结满枝头,既甜又酸,可以解渴。”士兵们听后,口中流出口水,从而坚持走到有水源的地方。
寓意:通过巧妙的心理暗示来激励他人,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爱屋及乌 故事内容:
纣王死后,武王询问姜太公如何处理旧王朝的士众。姜太公回答:“如果喜爱一个人,就连同他屋上的乌鸦也喜爱;如果不喜欢一个人,就连他家的墙壁篱笆也厌恶。”
寓意:指因为喜爱一个人而连带喜爱与他有关的人或物,是一种爱屋及乌的情感表达。
自相矛盾 故事内容:
楚国有个卖盾和矛的人,夸耀自己的盾坚固无比,任何东西都无法刺穿;又夸耀自己的矛锋利无比,没有什么能够抵挡。当有人问他用他的矛刺他的盾会如何时,他无法回答。
寓意:比喻说话或做事前后不一致,自相矛盾。
拔苗助长 故事内容:
宋国有个农夫看到田间的禾苗生长得很慢,于是将禾苗一一拔高,希望它们能长得更快。结果禾苗反而枯死了。
寓意:比喻急于求成,反而适得其反。
滥竽充数 故事内容:
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于是召集了三百名吹竽的人。南郭处士请求加入,宣王很高兴,给他提供了丰厚的待遇。宣王死后,湣王继位,要求吹竽的人一个一个地吹,南郭处士无法继续滥竽充数,最终逃离了宫廷。
寓意:比喻没有真才实学,只是凑数的人。
黔驴技穷 故事内容:
黔地没有驴,有人用船运了一头来。老虎初见驴时,以为是神物,躲在树林里观察。后来驴发出声音,老虎以为是驴要攻击,最终发现驴并没有什么真本事,就将其杀死。
寓意:比喻有限的本事用完后,就显得无能为力。
画蛇添足 故事内容:
楚国有个祠庙,祭典后,主人赐给舍人们一壶酒。舍人们相视而笑,决定在地上画蛇,谁先画完谁就喝酒。一个人很快画好了蛇,正准备喝酒时,觉得还可以给蛇加上脚。结果他还没画完,另一个人已经画好了蛇,并夺过酒杯,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为什么还要给它加上脚呢?于是他只能放弃喝酒。
寓意: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坏了事。
塞翁失马 故事内容:
边塞上有个老人,他的马无故走失,邻居们都来安慰他。老人说:“这怎么就不是福呢?”几个月后,那匹马带着胡人的骏马回来了。邻居们又来祝贺他,老人却说:“这怎么就不是祸呢?”结果,他的儿子骑马摔断了腿,邻居们又来安慰他。后来,胡人大举入侵边塞,壮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去作战,靠近边境的人,绝大部分都死了。只有那个腿瘸的老人,因为腿瘸的缘故,父子俩都保全了性命。
寓意:比喻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变成好事,反之亦然。
亡羊补牢
故事内容:
杨子的邻居丢失了一只羊,他立刻率领他的学生们去追赶。羊已经跑掉了,他还说:“不用追了,羊已经回来了。”邻居们问他为什么,他说:“羊自己回来了,我并没有做什么。”邻居们说:“你虽然没有做什么,但你的羊已经丢了。”杨子说:“我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