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一生充满了对文学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早年生活
托尔斯泰于1828年9月9日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父亲在他九岁时去世,母亲也在他不到两岁时去世,他由姑妈抚养成人。1844年,他考入喀山大学东方语言系,攻读土耳其语和阿拉伯语,准备成为外交官,但期中考试不及格,次年转到法律系。尽管他在学业上并不专心,但他对哲学尤其是道德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广泛阅读了文学作品,包括卢梭的作品。
职业生涯
1851年,托尔斯泰和他的兄长前往高加索参军,他参与了多场战争,并在此期间开始了文学创作,写下了《童年》等批判现实的作品。1855年,他离开军队回到圣彼得堡,重新投入贵族社交,并试图通过改革农奴制来改善农民的生活。1856年,他起草了以代役租的方案,并在自己的庄园首先实行。
文学成就
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包括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1863-1869年)和《安娜·卡列尼娜》(1873-1877年),这两部作品被誉为他的里程碑式巨作。他还创作了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以及《一个地主的早晨》等作品。托尔斯泰的作品深刻反映了以宗法社会为基础的农民世界观的矛盾,达到了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对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晚年
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从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他的世界观在70年代末发生了巨变,写成了《忏悔录》,表达了他对宗教、社会和政治的深刻反思。
托尔斯泰的创作生涯长达约60年,他的作品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还在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关于人性、战争、爱情、社会等问题的深入思考。他以独特的笔触和深刻的思想,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灵,启迪了无数迷茫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