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语文研究所所长温儒敏
“在爱与死的反顾里,既弥漫着慈爱的精神与情调,显露了鲁迅心灵世界最为柔和的一面,又内蕴着深沉而深刻的悲怆,这形成了《朝花夕拾》的特殊韵味。”
中国鲁迅学会理事钱理群
“《朝花夕拾》是鲁迅在民间话语空间的闲聊者的形象。”
现代作家周作人
“鲁迅的一卷《朝花夕拾》,真是古今少有的书,翻开来看时觉得惊喜,因为得未曾有,及至看完了,又不禁怅然,可惜这太少了。”
现代作家钟敬文
“在这些散文里,能够明显看到他清醒的理智,感觉到战斗的光芒。”
现代文学史家王瑶
“《朝花夕拾》虽然是散文,但它追忆‘往事’,却不忘现实,丝毫没有减少其昂扬斗志,同样是鲁迅用来抨击社会黑暗势力的工具利器。作者每每把回忆往事与抨击时弊结合起来,笔锋犀利,体现了鲁迅一贯的战斗风格。”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孙郁
“《朝花夕拾》在文体上别有创意,小说笔法与随笔韵致交融在一起,行文别是一番境地。”
清华新闻学院院长柳斌杰
“《朝花夕拾》集中部分散文较多地继承了传统散文的特点,写人记事均于平淡质朴的笔墨间蕴藉着深邃的思想,而且在对旧日情怀的回顾时,还常常发表议论,抒发对现状的某些不满之情。作者每每把回忆往事与抨击时弊结合起来,笔锋犀利,体现了鲁迅一贯的战斗风格。”
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王景山
“它(《朝花夕拾》)不是小说,却细致入微地刻画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它不是传记,却提供了鲁迅早年的一大批鲜为人知的传记材料;它不是历史书,却使人从中看到了近代中国历史的若干重要而生动形象的侧面;它当然更不是民俗学著作,但它却涉及并记叙了那么多的城乡风习。”
这些评价从不同角度展现了《朝花夕拾》的文学价值、思想深度和情感真挚性,进一步证明了这部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