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敬长的名言警句
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伺候莫厌烦。——《劝报亲恩篇》
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劝报亲恩篇》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论语·学而第一》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弟子规》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孝经》
孝亲敬长的故事
孝感动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其父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但舜始终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最终登上天子位,并封象为诸侯。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即登上皇位,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
戏彩娱亲
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这句话告诉我们,不仅要尊敬和照顾自己的父母和子女,还要将这种爱心推及社会,尊敬和照顾其他老人和孩子。
这些名言警句和故事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孝亲敬长的重视,也为我们提供了具体的行动指南。希望这些内容能激励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孝顺父母,尊敬长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