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78年-139年),字平子,汉族,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东汉时期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被后人誉为“木圣”(科圣)。他在多个领域都有卓越的成就,以下是他的主要成就:
天文学:
张衡是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认为天如蛋壳,地如蛋黄,天大地小,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用水力推动的大型观察星象的天文仪器“浑天仪”,并著有《灵宪》、《灵宪图》、《浑天仪图注》等天文学著作。
数学:
张衡在数学方面也有显著贡献,著有《灵宪》、《算罔论》,计算出圆周率在3.1466~3.1622,求得π=10(=3.1622),比欧洲早1300多年。
发明:
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检测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比欧洲早1700多年。他还制造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等发明。
地理学:
张衡绘制有完整的地形图,并制造出“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等。
文学:
张衡有《二京赋》(《东京赋》《西京赋》)、《归田赋》,《同声歌》,《思玄赋》等文学作品,居东汉六大名画家之首。
政治:
张衡在东汉历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间相等职,晚年因病入朝任尚书,于永和四年逝世,享年六十二岁。北宋时被追封为西鄂伯。
张衡不仅在科学上有着卓越的成就,他的思想和发明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全面发展和卓越贡献,使他成为世界上罕见的伟大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