鹳雀楼位于山西省永济市,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古建筑。以下是关于鹳雀楼典故的详细归纳:
名字由来
鹳雀楼因时有鹳雀栖其上而得名。这种鸟喜欢将巢建在高树之上,也喜欢栖于高楼,因此人们便把此楼取名鹳雀楼。
另外,由于喜鹊与鹳雀的习性相似,都喜欢将巢筑于高树、栖于高楼之上,所以鹳雀楼又有一名叫鹳鹊楼。
历史沿革
鹳雀楼始建于北周时期,历经隋、唐、五代、宋、金700余年后,于1222年金元光元年毁于战火,仅存故基。
明初时,其故基犹存,后因黄河泛滥,故址淹没,人们便以蒲州西城楼当作“鹳雀楼”,登临作赋者不绝。
文化价值
唐代诗人王之涣登楼时有感而发写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诗成为千古绝唱,激励着中华民族奋发向上。
鹳雀楼吸引了无数历代名流,登临作赋,留下了许多居高临下,雄观大河的不朽篇章。
鹳雀楼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象征,其再度辉煌标志着民族的又一次繁荣和祖国的再次腾飞。
重建与保护
1992年,鹳雀楼重建工程启动,1997年12月破土动工,2002年9月26日一期工程竣工,2004年7月底内部陈设基本完成。
重建的鹳雀楼是目前我国最大的仿唐建筑,外观四檐三层,总高73.9米,总建筑面积33206平方米,总重量58000吨,充分体现了唐代风格。
景区规划
鹳雀楼景区规划面积3300亩,现有面积1640亩,规划为“四区十二点”的空间结构,包括名楼游览区、黄河风情游览区、山水游览区和康乐游览区。
通过以上信息,我们可以看到鹳雀楼不仅是一座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更是中华文化的象征,其名字、历史、文化价值以及重建过程都充满了丰富的故事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