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仁不让”的原文出自《论语·卫灵公》,原文是:“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译文:孔子说:“只要是行仁义的事,就是在老师面前也不必谦让。”。
读解: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通权达变学说。在《里仁》篇里,孔子曾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无可无不可,只要是符合正义的就行。”。因此,孔子的学生称赞他为“毋必,毋固”,即不死板、不固执。孟子也赞美孔子说:“该快就快,该慢就慢,该做官就做官,该辞职就辞职,这就是孔子啊。”。
这句话的意思是,当面对应该做的事时,要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即使是自己的老师,在仁德面前也不应谦让,而应该勇往直前,坚持正义。
建议:在学习《论语》时,可以结合具体语境和孔子的其他言论,更深入地理解“当仁不让”的深刻含义和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