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王建的《宫词》
“新秋白兔大于拳,红耳霜毛趁草眠。天子不教人射击,玉鞭遮到马蹄前。”
宋代诗人欧阳修的《白兔》
“天资洁白已为累,物性拘挚书无益。上林荣落几时休,回首峰峦断消息。”
“迷踪在尘土,衣褐恋蓬蒿。有狡难穹穴,中书惜拔毫。”
宋代诗人梅尧臣的《兔》
“迷踪在尘土,衣褐恋蓬蒿。有狡难穹穴,中书惜拔毫。猎从原上脱,灵向月中逃。死作功勋戒,良弓合自发。”
《诗经》中的《兔爰》
“有兔爰爰,雉离于罗。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逢此百罹。尚寐,无吪!”
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月兔影沉云母地,海禽梦卧珊瑚枝。”
“猎客张兔罝,不能挂龙虎。”
“城远迷玄兔,川明辨白狼。”
“但取吏曹无狡兔,任呼舞女伐灵鼍。”
“钓周猎秦安黎元,小鱼㕙兔何足言。”
“阳乌未出谷,顾兔半藏身。”
“兔起马足间,苍鹰下平畴。”
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
“入河蟾不没,捣药兔长生。”
唐代诗人韩愈的诗句
“孟尝习狡兔,三窟赖冯谖。”
宋代诗人黄庭坚的诗句
“但取吏曹无狡兔,任呼舞女伐灵鼍。”
宋代诗人向子湮的诗句
“岁见梅追和一首,终恨有儿女子态耳竹里一枝梅,雨洗娟娟静。”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
“身著白衣头似雪,时时醉立小楼中。”
这些诗句和古诗不仅描绘了兔子的形象,还反映了诗人们对兔子的喜爱和对其象征意义的运用。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