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里的中国》是一部大型文化节目,通过古今对话的形式,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以下是一些精彩文段:
《永乐大典》
“如此一部大书,修纂过程克服千难万险,传承之路更是屡遭劫难,几经散佚。” 在新一季的首期节目中,通过演绎“布衣都总裁”陈济立志、悟道、修书的人生历程,带领大家识读中华民族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类书 《永乐大典》 ,致敬世世代代、千千万万的普通人对中华文化的坚守和对中华文脉的护佑。 为了让观众更深刻地感受,节目特别打造了一场“陈济悟道”的戏份: 青年陈济遥看星空,每颗星辰都如一部典籍,各成体系的它们如何融为一体?望着湖水映月的景象,陈济从恩师谢应芳念过的诗中,领悟到“用字以系事,以事来明理”的关键。 古籍典藏浩如烟海,中华文明延绵不绝。
孔子的教诲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尚书》
《尚书》被称为【政书之祖,史书之源】,构建了华夏文明最早的知识体系,全书分为《禹书》、《夏书》、《商书》、《周书》四个部分,现存五十八篇。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天工开物》
“天覆地载,物数号万,而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遗,岂人力也哉。”
《论语》
55岁的孔子为了宣扬自己“天下归仁”的政治理想,选择了一条漫长而又艰难的道路——周游列国。 他到的第一个地方,是卫国。 但卫国在卫侯的治理下,内政慌乱,礼仪废弛。 不仅如此,卫候还听信小人谗言,派人监视孔子等人。 孔子意识到,自己的主张一定无法在卫国推行,于是带领众人前往陈国。 然而还没入陈国,孔子等人就被陈国的士兵当成杀人犯,围困了5天。 直到惊动了守城的官吏,证明了孔子的身份,他们这才得以脱险。 之后,孔子又前往宋国。 可在宋国,孔子又遇到宋国司马桓魋的加害。 不得已,孔子只得再次动身,前往楚国。 不幸的是,楚国国君此时薨了,孔子及其弟子只好返回鲁国。 多年 的奔走、逃难、受挫,让孔子看起来日渐衰老,像条四处奔波的丧家之犬。 撒贝宁穿越回去,看到这一幕,不觉泪流满面。 孔子却眼神坚定地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天气最冷的时候,其他植物会尽数凋零,唯有松柏挺拔不落。 孔子就像常青的松柏般,从未因为现实艰苦,就熄灭他的治世理想。 回到鲁国后,接下来的十四年里,他就干了一件事:教书育人。
这些文段不仅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还通过古今对话的形式,让观众更深刻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