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说说大全-经典句子大全-灵儿心情网

经典说说大全-经典句子大全-灵儿心情网

孔子为什么述而不著?儒学仅以学问面世

59

孔子“述而不著”的主要原因在于 时机不成熟。在孔子时代,学问尚未成熟,且他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增长学识、游历说服、宣扬儒学,没有足够的时间安安静静地写书。此外,孔子的学问过于广泛,涵盖仁、义、礼、智、信、孝、恕、忠等各个方面,每个方面都可以写出很多东西来,因此觉得有“纸短才长”的现实困难。

孔子的严谨和知变通的性格也使他不愿意轻易将学问诉诸笔端。他深知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疑问,如果将学问写下来,可能无法做到像口述那样因材施教。同时,孔子早年的理想是天下能实现仁政,百姓能回归周礼,社会能不再动乱,其志向并非在著书立说。而到了晚年,孔子又忙于为礼正名,希望通过尊周礼来实现国家稳定,因此也未能抽出时间来著书立说。

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孔子认为自己的学问是传承自古代圣王,如周文王、周公等,他不敢与自己尊崇的前人并列,因此选择口述而非著书立说。这种思想也体现在他对礼乐的态度上,他自认身份“非天子”,因此不敢轻易制礼作乐。

综上所述,孔子“述而不著”的原因主要包括时机不成熟、学问广泛、个人严谨和知变通的性格,以及对古代圣王的尊重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