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名人勤学好问的小故事如下:
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是西汉时期的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光耀门庭,他闭门苦读,尽管大嫂对他不容,甚至一再羞辱,他依然隐忍不发。最终,他出走离家,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后来,他得到一位老者的免费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陆羽弃佛从文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他执意下山求学,遭到禅师的反对。禅师让他学习冲茶,在此过程中,他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技巧,还学到了许多读书和做人的道理。最终,禅师答应他下山读书,后来他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少年包拯学断案
包拯,即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他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断案知识。在焚庙杀僧一案中,他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并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万斯同闭门苦读
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他小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但通过闭门苦读,最终成为一代史学巨匠。
沈括上山看桃花
沈括在读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时,产生了疑问。为了解开这个谜团,他约了几个小伙伴上山实地考察,发现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很多,因此花季来得较晚。凭借着这种求索精神和实证方法,他写出了《梦溪笔谈》。
唐伯虎潜心学画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他拜师于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后因自满,沈周让他去开窗户,发现窗户竟是沈周的一幅画,从此潜心学画。
玄奘苦学佛法
唐代高僧玄奘为了求取佛经原文,从贞观三年八月离开长安,万里跋涉,西行取经,历时十七年,著有《大唐西域记》,为佛教和人类进步、世界文明作出了伟大贡献。
孔子不耻下问
春秋时代,孔子被人们尊为“圣人”,他有弟子二千,大家都向他请教学问。孔子学问渊博,但虚心向别人求教。有一次,他到太庙去祭祖,对每一件不明白的事都向别人请教,表现出极大的求知精神。
董仲舒三年不窥园
董仲舒专心攻读,孜孜不倦。他的书房后有一个花园,但他三年时间没有进园观赏一眼,最终成为西汉著名的思想家。
管宁割席分坐
汉时,管宁与华歆为同窗好友。有一天,两人同席读书,有达官显贵乘车路过,管宁不受干扰,读书如故,而华歆却出门观看。管宁见华歆与自己并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最终事业有成。
匡衡凿壁偷光
西汉时期,匡衡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最终学有所成,被封郎中,迁博士。
厉归真学画虎
五代画虎名家厉归真从小喜欢画画,尤其喜欢画虎。由于没有见过真的老虎,他决心进入深山老林,探访真的老虎,通过大量的写生临摹,画虎技法突飞猛进,成为一代绘画大师。
徐霞客志在天下
徐霞客是明朝著名地理学家、旅行家。他小时候看到江边打捞落水的石狮,便提出溯江而上能找到石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