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的四句名言是:
无善无恶心之体:
心的本体是晶莹纯洁、无善无恶的。这里的“无”是相对于“有”而言,是一种潜在、尚待开发的可能性,如同人的理想目标只是尚待实现的可能性一样。
有善有恶意之动:
意念一经产生,善恶也随之而来。人的思想和情绪有善有恶,比如我们要吃一个东西,该吃不该吃,吃了以后有没有好处,或者知道是有毒的就不吃了,这就是善恶的问题。
知善知恶是良知:
能区分何为善、何为恶这种能力,就是孟子所说的“良知”。良知被认为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道德标准,人天生就具有本能的善恶判断能力。
为善去恶是格物:
儒学理论的重点之一是“格物”,在这里就是“为善去恶”。这句话强调通过内心的反思与外在的实践相辅相成,真正透彻、扎实的“知道”就是在行动中实践出来的,而精细明察的“行动”又能深化我们的认识。
这四句话阐述了事物从无到有,以及如何辨别、如何把握的全过程,强调了“知”和“行”的统一,通过内心的反思与外在的实践相辅相成。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