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字元晦,号晦庵,是南宋时期的著名理学家、教育家,他的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是朱熹的一些名言: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其诌媚轻薄,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
守正直而佩仁义。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人之进学在于思,思则能知是与非。
虚心顺理,学者当守此四字。
读书之法,既先识得他外面一个皮壳了,又须识得他里面骨髓方好。
不学便老而衰。
唯能不为,是以可以有为,无所不为者,安能有所为耶。
勿谓今日不学而有来日,勿谓今年不学而有来年。日月逝矣,岁不我延。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
观书亦须从头循序而进,能够浅深难易有所取舍,自然意味详密。
满江红秀野诗翁,念故山十年乖隔。聊命驾朱门旧隐,绿槐新陌。好雨初晴仍半暖,金釭玉斝开瑶席。更流传丽藻借江天,留春色。
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思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
知之必好之,好之必求之,求之必得之。
言不妄发,发必当理。
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天下事,坏于懒于私。
心大则百物皆通,心小则百物皆病。
志大量小无勋业可为。
这些名言不仅反映了朱熹对读书学习的重视,也体现了他对个人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的深刻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