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荒马乱:
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出自元·无名氏《梧桐叶》第四折:“那兵荒马乱,定然遭驱被掳。”。
颠沛流离:
由于灾荒或战乱而流转离散,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出自《汉书·薛广德传》:“窃见关东困极,民愁亡聊,加以年岁不登,治道亏缺,而丞相以政事为务,不恤民间,非所以安天下也。且夫兵者凶器,不可久操,国家再三丧师,则百姓愁危,可胜计哉?”。
兵连祸结:
战争接连不断,带来了无穷的灾祸。出自《汉书·匈奴传》:“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余年。”。
倒载干戈:
把武器倒着放起来,比喻没有战争,天下太平。出自《礼记·曲礼下》:“武者,诗中之后也。故其诗曰:‘执干戈以卫社稷,而不将兵也。’又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兵革互兴:
互相发动战争,战乱相继发生。形容时局不安定,战乱频繁。出自《后汉书·光武帝纪》:“自王莽末年以来,天下争伐,兵革互兴。”。
兵革满道:
战乱中军用的武器装备散乱地遗弃,塞满了道路。形容战祸伤亡惨重。出自《后汉书·袁绍传》:“操以精兵万人,尽据七郡,诸将皆畏,莫敢进讨,绍患之。”。
兵燹之祸:
指因战乱而遭受焚烧破坏的灾祸。出自《后汉书·孔融传》:“性既迟缓,与人无伤,虽出胯下之负,榆次之辱,不知贬毁之于己,犹蚊虻之一过于也,况于兵燹之祸乎!”。
虫沙猿鹤:
旧时比喻战死的将士。也指死于战乱的人。出自《左传·哀公十五年》:“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如汝之寿,则如之何?”。
这些成语都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战乱时期的社会动荡和人民的苦难,建议根据具体的语境选择合适的成语来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