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1861-1941)是一位印度近代著名的诗人、艺术家、社会活动家和哲学家。他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市一个有着深厚文化修养的贵族家庭,从小没有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但受兄长的影响和家庭艺术氛围的熏陶,很小就开始从事文学创作。14岁时发表了第一首长诗《野花》。1913年,凭借宗教抒情诗《吉檀迦利》(英文版),成为第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作家。他与黎巴嫩诗人纪·哈·纪伯伦一起并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巨人”,被印度人民尊为“诗圣”,为印度近代文学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泰戈尔的艺术创作生涯长达60余年,一生共写下诗作2000多首,出版诗集50余部,创作中长篇小说12部、短篇小说100余篇、戏剧数十部,并著有大量有关文学、哲学、政治的论著和游记、书简等,著作等身。除此之外,泰戈尔还是一位颇有成就的作曲家和画家。他一生共创作了2000余首优美动听的歌曲,其中《人民的意志》于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在70岁高龄时泰戈尔开始学习作画,他绘制的1500余幅画曾作为艺术珍品在世界多个地方展出。
泰戈尔的作品被人们当作“精神生活的灯塔”,一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影响世人至今。自20世纪20年代起,他的作品便由郑振铎、冰心等著名翻译家译介到中国,深受中国读者喜爱。其中《金色花》、《纸船》、《对岸》等作品相继被选人小学和初中语文课本,而在教育部推荐的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目和大学中文专业的阅读参考书目中,也均有泰戈尔的诗集。他的诗歌文字优美、情感深刻,总是充满哲理的思考,弥漫着一种恬淡、静谧、飘逸、肃穆的意境,读来发人遐想、让人陶醉。其蕴含的精深博大的人生哲理,总能令人振奋和鼓舞,在唤起人们对大自然、对人类、对世界上一切美好事物的爱心的同时,也启示着人们如何执着于现实人生的理想追求,让人生充满欢乐与光明。
本书是泰戈尔最脍炙人口的两部诗集《新月集》和《飞鸟集》的合集。《新月集》是一部儿童诗集,出版于1913年,主要译自泰戈尔的孟加拉文诗集《儿童集》(1903年),还有一部分则是用英文直接创作的。在这部诗集里,诗人用一支彩色神笔描绘了儿童纯净奇特的内心世界和绚丽多彩的生活画面,感人至深地表现了孩子与父母的骨肉亲情,语言空灵秀丽,形散而神聚。泰戈尔因其被誉为“儿童诗人”。《飞鸟集》是一部富于哲理的英文格言诗集,出版于1916年,共录诗325首,其中一部分译自泰戈尔的孟加拉文格言诗集《碎玉集》(1899年),另一部分则是诗人1916年造访日本时的即兴英文诗作,深刻的智慧和简短的篇幅为其鲜明特色。在这部思绪点点的散文诗集中,白昼与黑夜,落叶与流萤,自由与背叛,无不在泰戈尔笔下化为一首首清丽的小诗,引人遐想而又耐人寻味。著名历史学家周策纵先生认为,这些小诗“真像海滩上晶莹的鹅卵石,每一颗自有一个天地。它们是零碎的、短小的,但却是丰富的、深刻的”。本译本由我国著名作家、翻译家郑振铎先生执笔完成,译文清新隽永、韵味悠长,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