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关于社会公德的名言如下:
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斯于利民——清·魏源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唐·刘禹锡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宋史》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清·梁启超
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勤者不贫,廉者不腐。勤以为民,廉以养德,淡以明志,静以修身。宁可清贫自乐,不可浊富多忧。大节不可失,小节不可纵。识时务清廉政务,通人情不徇私情。
公德者,为天下之大德也。—— 《论语·卫灵公》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昭德光者,必有生浩荡正气沛然而馨朗。慕私欲者则度日阴惘,华鬓虚衰而憔悴。德私之差,立于存心所居,盈亏之叹,始于奋求将往。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清正在德,廉洁在志;身有正气,不言自威;有公德乃大,无私品自高;官多一分廉,民增一分福;劲松立险处,正气显人格;名节重于泰山,利欲轻于鸿毛;多植荷花塘自清,勤反腐败政自明;莫怨清廉淡滋味,应愁贪婪铁窗泪;清丝要知廉洁早,莫待进牢愁白头;反腐莫论事大小,倡廉不在位高低;廉如清风常拂面,贪似毒药蚀灵魂。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行人(三国·刘备)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资治通鉴》)
做得成宰相,不一定能做得好一个人(土耳其)
恶人胸中的学问,像疯子手中的利剑(欧洲)
如果没有德行,人类就是一种忙碌、有害和可怜的生物,不会比任何一种渺小的害虫更优越(培根)
道德中最大的秘密是爱(英国)
宁可穷而有志,不可富百失节(罗马尼亚)
对一个人的评价,不可视其财富出身,更不可视其学问的高下,而是要看他的真实的品格(培根)
道德是永存的,而财富是每天都在更换主人的(希腊)
一个人最伤心的事情无过于良心的死灭——郭沫若
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尚书"周官》
大义灭亲——《左传"隐公四年》
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左传"僖公九年》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孟子"滕文公上》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
公生明,偏生暗——《荀子"不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礼运》
国尔忘家,公尔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惟义所在——贾谊《新书"阶级》
31. 衡之于左右,无私轻重,故可以为平;绳之于内外,无私曲直,故可以为正——《淮南子"主术训》
32.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淮南子"氾论训》[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