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文学
新疆的沙粒画和维吾尔族舞蹈等极具民族特色,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维吾尔族的赛乃姆、蒙古族的安代舞、藏族的囊马、朝鲜族的长鼓舞、傣族的孔雀舞、苗族的芦笙舞等,都在中国乃至世界享有盛名。
敦煌石窟、云冈石窟等是汉、鲜卑、吐蕃及西域人民共同创造的。
藏族的《格萨尔》、蒙古族的《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是文学文库中的瑰宝。
科学技术
元代回族天文学家札马鲁丁编制的《万年历》曾颁行全国,他还制成了浑天仪、方位仪、斜纬仪等7种天文仪器。
17世纪初蒙古族外科专家墨尔本,卓尔济著有《医学大全》《药剂学》,被世人称为当代华佗。
云南白药是彝族医生曲焕章根据祖传秘方研制而成的神奇外科止血良药。
建筑与工艺
布达拉宫和大昭寺是藏族建筑的艺术精华。
元代回族建筑学家亦黑迭儿丁设计领导修筑的大都工程,为以后北京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壮文是一种特有的文字,用于记录壮族的历史、宗教、文学和日常生活等方面,对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哲学与思想
藏传佛教的“天圆地方”“内圆外方”等思想,是印度、尼泊尔的佛教与藏族的苯教、北方游牧民族的萨满教结合的产物。
萨满文化是古往今来北方游牧文化的精神支柱,这种精神文化至今仍然完整保存在东北的鄂伦春等民族的文化生活中。
军事与历史
土家族在东南沿海一带与汉、壮、苗、瑶、畲、仡佬、回等族人民一起,共同抗击倭寇的侵犯,屡建战功。
苗族人民在清朝时期进行了多次反封建起义,表现了苗族的革命斗争精神。
这些事例展示了各民族在艺术、文学、科学、建筑、哲学、军事和历史等多个领域对中华文化的丰富贡献,共同铸就了中华文化的多元与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