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公好龙》是寓言故事,而非民间故事。这个成语出自西汉学者刘向的《新序·杂事》,用来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故事讲述春秋时期楚国贵族叶公子高非常喜欢龙,家中各种物品上都雕刻着龙的图案。然而,当真龙得知这一情况后,亲自来到叶公家,叶公见到真龙却吓得魂飞魄散,从而揭示了叶公只是喜欢似龙非龙的东西,而非真正的龙。
这则寓言故事在中国已传颂2000多年,一直被用来讽刺那些名不副实、外表和内心不一致的人。因此,《叶公好龙》并非民间流传的故事,而是经过加工创作后流传至今的寓言。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