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时守信的小故事包括:
商鞅立木建信:
战国时秦国商鞅变法,为了取信于民,他在城南门外立了一根木头,并承诺谁能将木头搬到北门就赏十金。最终,一个壮士将木头搬到了北门,商鞅如约赏给了他十金,从而赢得了民众的信任。
康德的故事:
康德是著名的德国哲学家,他以严格的时间观念和守时精神著称。据说他每天下午都会准时出门散步,即使是在风雨交加的日子里,也从未改变过这个习惯。
季布一诺:
秦末时期,季布是项羽的部下,以说话算数、信誉高而著称。当时流传着“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的谚语,后来季布凭借诚信受到了汉王朝的重用。
柳传志的故事:
柳传志以“自律”在业界享有盛名,他在守时方面的表现让人惊叹。在20多年无数次的大小会议中,他迟到的次数大概不超过五次。有一次他到中国人民大学去演讲,为了不迟到,他特意早到半个小时,在会场外坐在车里等待,开会前10分钟从车里出来,到会场时一分不差。
诸葛守诺遣兵: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他以智慧和诚信著称。有一次,他承诺某位将领会按时派兵支援,结果他果然做到了,从而赢得了将领们的信任和尊敬。
梁凤仪的故事:
梁凤仪是香港著名的企业家,他以守时守信著称。在他的公司中,员工们都非常重视时间管理,公司内部也流传着许多关于守时守信的佳话。
宋濂的故事:
宋濂是明代著名的学者,他从小喜爱读书,但家里很穷,上不起学。每次借书,他都讲好期限,按时还书,从不违约。有一次,他借到一本书,越读越爱不释手,便决定把它抄下来。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连夜抄书。时值寒冬腊月,滴水成冰,但他仍然坚持在期限内还书。
这些故事都强调了守时守信的重要性,通过这些事例可以看出,无论是古人还是现代人,守时守信都是赢得他人信任和尊重的重要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