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意忘形”是一个汉语成语,它有多种含义,但主要是指因为成功、得意或高兴而失去常态,忘记了自己的本分和约束。以下是关于“得意忘形”的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高兴得控制不住自己:形容人因为某些成功或得意的事情而变得骄傲自满,失去了自我控制。
忘记了自己的本分和约束:得意忘形的人往往会沉迷于自己的荣耀和功绩中,忽略了周围的人和环境,从而丧失理智和情感控制。
成语出处
“得意忘形”最早出现在庄子的书中,原文是“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该成语在《晋书·阮籍传》中也有记载:“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自鸣得意、忘乎所以、得意洋洋。
反义词:怅然若失、垂头丧气、心灰意冷。
成语的深层含义
哲学角度:得意忘形在哲学上可以理解为一种对自我和形式的超越,即达到一种“无招胜有招”的境界。
审美观:从审美角度看,“得意忘形”是“美在神而不在形”,强调在完全投入中达到一种优雅和高贵的气质。
价值观:得意忘形也提醒人们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发展观,不被表面的成就所迷惑。
实际应用
负面含义:在现实生活中,得意忘形通常被视为一种贬义词,形容一个人因为过于得意而失去理智和自我约束,可能导致不良后果。
正面含义:在某些情况下,得意忘形也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对成功的极度喜悦和投入,忘记了形式和自我,达到一种更高的精神境界。
总的来说,“得意忘形”这个成语既包含负面的骄傲自满,也有对成功和自我超越的正面理解。具体含义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