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上两根柱子的对联如下:
前柱楹联
饮既不多缘何醉;年犹未迈奚自称。
作者:王板哉
创作背景:该联源自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一句,以一种诙谐的方式对欧阳修自号“醉翁”进行了调侃,上联问酒没多喝为何就醉了,下联则说年纪不大却称自己为翁,巧妙地呼应了《醉翁亭记》的文意,也体现了后人对欧阳修在滁州这段经历及创作的关注与思考。
后柱楹联
翁昔醉吟时,想溪山入画,禽鸟亲人,一官谴责,何妨把酒临风,只范希文素心可证;我来凭眺处,怅琴操无声,梅魂不返,十亩蒿莱重辟,扪碑剔藓,幸苏长公墨迹长存。
作者:薛时雨
书写:吴伯初
创作背景:上联通过回忆欧阳修昔日醉吟时的情景,描绘出一幅溪山如画、禽鸟亲人的美好画面,即便遭受一官谴责,依然能够把酒临风,展现出其豁达的心境,同时强调只有范仲淹的素心能够证明他的这种心境;下联则是作者来到此处凭眺时的感慨,怅然于琴操无声、梅魂不返,面对十亩蒿莱,只能重新开辟,所幸的是还能通过扪碑剔藓看到苏东坡的墨迹长存,表达了对古人的追思以及对文化传承的欣慰之情,体现了不同时代文人之间精神上的共鸣与传承。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