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管理
禁止手机带入校园:学校明确禁止学生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要需经申请并统一保管。
细化管理措施:公布校长、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电话,建立班级QQ群、微信群等措施,解决通话需求。
规范作业布置:教师通过课堂板书方式布置作业,禁止通过手机布置作业。
加强教育引导:通过国旗下讲话、班团队会、心理辅导等形式,引导学生科学理性使用手机。
家校沟通:班主任告知家长手机管理要求,家长履行教育职责,共同督促学生合理使用手机。
作业管理
精、趣、活作业:学校教研组研制“精”“趣”“活”的作业,开发自主分层作业,结合基础性必做作业与拓展性选做作业。
创意作业本:每位学生拥有一本“创意作业本”,完成探究性、社会调查型、情感体验型等类型的作业。
无书面作业日:通过家务劳动、健身运动、阅读分享等活动代替书面作业。
月末展示:召开创意作业分享会,展示学生作品。
体质管理
课间创想运动8分钟:利用下课时间进行锻炼,包括课桌操、自创游戏、体适能运动等。
睡眠时间大比拼:通过一系列活动,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阅读分享会:鼓励学生分享阅读体验,提升阅读兴趣。
读物管理
营造书香校园氛围: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管理学生带入校园的读物。
加强排查:按照教育部要求,全面排查图书室书籍,确保读物质量。
严格图书管理:封存管理不良图书,禁止学生阅读。
睡眠管理
注重学生睡眠情况:将学生减负工作纳入教研工作,转变教师和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课堂效率。
青春健康教育: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这些经验和做法旨在通过科学的管理措施和有效的教育引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各学校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和完善这些做法,以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