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的成语故事发生在 战国时代的宋国,主角是一个勤劳的农夫。以下是这个故事的详细内容:
背景
宋国有个农民,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虽然清贫但还算安稳。
意外之财
有一天,农民在田里耕地时,突然听到周围有打猎的声音,一只受惊的兔子不偏不倚地撞死在田边的树根上。
农民欣喜若狂,当天就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错误的决策
从此以后,农民不再耕种,而是每天守在那根撞死兔子的树根旁,希望再等到兔子撞死。
然而,时间一天天过去,他再也没有等到第二只撞死的兔子,反而因为荒废了农田,导致田地荒芜。
教训
最终,农民因为自己的懒惰和侥幸心理,不仅没有再次获得意外之财,反而被其他宋国人耻笑。
这个成语通过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希望不经过努力而获得成功的人,提醒人们要脚踏实地,不要心存侥幸,否则只会一无所获,甚至遭受失败和嘲笑。
成语解释:
守株待兔:比喻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或者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
出处:
该成语最早出自《韩非子·五蠹》,原文是:“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希望这个解释和故事对你有所帮助。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