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词,出自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所著的《三国演义》。这首诗概括了诸葛亮在赤壁之战前夕,利用草船和大雾智取曹军箭矢的故事。
诗文内容
一天浓雾满长江,
远近难分水渺茫。
骤雨飞蝗来战舰,
孔明今日伏周郎。
作者简介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是元末明初著名的小说家、戏曲家,被誉为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他的主要作品包括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小说《三国演义》等。
故事背景
《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前夕,东吴都督周瑜故意刁难诸葛亮,限他十天造十万支箭。诸葛亮知道这是一条害人之计,却答应三天造好,并立下军令状。诸葛亮事后请鲁肃帮他借船、军士和草把子。最终,在第三天,诸葛亮利用大雾锁江,用20只草船诱敌获取曹军十万之箭。
诗文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诸葛亮在极端不利的情况下,凭借智慧和勇气,成功借到箭矢的过程。诗中的“骤雨飞蝗”比喻射箭之猛之多,形象地描绘了曹军箭矢如雨般射来的场景,而“孔明今日伏周郎”则表现了诸葛亮的智谋和周瑜的无奈。
总结
《草船借箭》不仅展示了诸葛亮的智慧和谋略,也反映了智慧在战争中的重要性。这首诗作为《三国演义》中的经典篇章,被广泛传颂和引用,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