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乐亭游春三首》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组诗作品,作于宋庆历七年(1047)春。这组诗以丰乐亭为背景,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和游人的活动,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留恋。
第一首
原文: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赏析:
首两句:“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描绘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绿树成荫,鸟儿欢唱,春风拂面,花瓣飘落。诗人用“交加”形容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绿阴;“荡漾”则写出春风在青山幽谷、林间草坪飘扬的神理,也表现出游人在这撩人春景中的愉快心境。
后两句:“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诗人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自己沉醉于春光之中,仿佛第二天酒醒时春天已经悄然离去,暗含对春天短暂的惋惜之情。
第二首
原文:
春云淡淡日辉辉,草惹行襟絮拂衣。
行到亭西逢太守,篮舆酩酊插花归。
赏析:
前两句:“春云淡淡日辉辉,草惹行襟絮拂衣。” 描绘了春天晴朗的天气,阳光明媚,白云悠悠,春草茂盛,柳絮纷飞。诗人用“惹”字写出春草欣欣向荣之势,春草主动来“惹”人,表现了春意的撩人;“拂”字则更传神地描绘了春色的依依。
后两句:“行到亭西逢太守,篮舆酩酊插花归。” 诗人描绘了漫步至丰乐亭前,遇到半醺半醉的太守,他坐着小竹轿子,头上插满了鲜花,嘻笑归来。这一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太守的洒脱不羁和对春光的热爱。
第三首
原文: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赏析:
首两句:“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描绘了夕阳西下时,红树青山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格外绚丽,广阔的原野上绿草无边无际,意境开阔,色彩绚丽多姿。
后两句:“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诗人表达了游人对春光的无限留恋,即使春天即将过去,他们仍然在亭前徘徊,踏着落花,享受着春的最后时光。
总结
欧阳修的《丰乐亭游春三首》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丰乐亭周围四季皆美的景色,特别是春天的美景。诗人通过拟人、夸张等手法,将春天的生机、美丽和短暂表现得淋漓尽致,表达了对春天的深深热爱和留恋。这三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是诗人情感的真实流露,成为千古传诵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