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有关持之以恒的故事包括:
立志向贤人学习:
苏轼从小崇拜东汉名士范滂,立志成为他那样的有识之士。他不仅口头上说立志要向贤人学习,并且在实际行动上用功读书,努力积累知识和学习做人的道理。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使他在从政为官、接人待物上,处处向东汉的范滂和当代的韩琦、范仲淹等人学习,力求做一个正直节义的人。
自满与觉醒:
苏轼自幼聪明过人,七岁知书,十岁能文,常常出口成章,发言为诗。然而,在他自满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拿着一本他从未见过的书求教,使他意识到自己的知识有限。他羞愧万分,决定重新发愤学习,将原来的对联改为“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坚持运动:
苏轼有长跑的习惯,他每天坚持长跑,风雨无阻,这体现了他持之以恒的精神和对运动的热爱。
勤俭节约:
苏轼在官期间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他通过暗访云梦寺的小和尚,领悟到节俭和谦逊的重要性。
持之以恒的文学创作:
苏轼在文学上持之以恒,他的作品宣扬古圣先贤之道,树正气,斥奸佞,所以他的作品都写得豪放而有气势,并入选“唐宋八大家”之列。
这些故事都展示了苏轼在不同方面展现出的持之以恒的精神,无论是在学习、运动、节俭还是文学创作上,他都体现了这种难能可贵的品质。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