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这首诗是南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朱熹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以景言之志,表达了诗人拜托尘俗束缚,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诗文及注释
原文: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释:
胜日:原指节日或亲朋相聚之日,这里指清朗的好日子。
寻芳:指游春,踏青。
泗水:河名,在山东省,发源于东蒙山南麓,流经孔子家乡,孔子生前曾在那里讲学,死后葬在那里。
等闲:平常,轻易。
识得:认识到,感觉到。
总是:都是。
诗文解释
胜日寻芳泗水滨:
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诗人来到泗水之滨游春,欣赏美丽的景色。
无边光景一时新:
无边无际的风光让人耳目一新,仿佛一切都被重新塑造。
等闲识得东风面:
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人们很容易就能感受到春天的到来。
万紫千红总是春:
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
诗文赏析
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美景,还蕴含了深刻的哲理。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点明了天气和诗人的活动,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则描绘了春日美景的无尽风光,暗含了万物更新的哲理。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通过春风的无所不在和温暖,传达了春风是万物复苏的力量,是生命延续的象征。最后一句“万紫千红总是春”则强调了春天的无处不在和生命的永恒,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世界的美好期待。
结论
朱熹的《春日》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崇敬,同时也寄寓了他对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诗中的“泗水”不仅是一个具体的地点,更是孔子讲学的圣地,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孔子的敬仰和对儒家思想的推崇。整首诗语言清新淡雅,意境深远,富有哲理,值得我们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