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木为信
故事内容: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最初没人敢尝试,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最终有人将木头扛到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了威信,变法也随之推广开来。
一诺千金
故事内容: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流传着“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的谚语。后来,季布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但他的旧日朋友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最终使他免遭祸殃。
曾子杀猪
故事内容:春秋末期鲁国的曾参,是孔子门生中七十二贤之一。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办事,年幼的孩子吵着要去。曾参的妻子哄孩子说:“你在家好好玩,等我回来,将家里的猪杀了煮肉给你吃。”孩子听了,不再吵着要去。曾参的妻子回来后,忘记了自己的承诺,曾参却真的把家里的一头猪杀了。妻子说:“我只是哄哄孩子,你怎么当真呢?”曾参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于是,夫妻一起动手杀猪,为孩子烧了一锅香喷喷的猪肉。
这些成语故事都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行为,传递了守信用、讲诚信的价值观。